林如萱心中了然,语气疏淡而客气:“多谢殿下美意,只是小女此行已有安排,要去别处,恐怕不便同行。”
“哦?”赵玉宣似乎毫不气馁,反而追问:“不知如萱欲往何处?我与柔儿今日也是随意闲逛,去哪里都好,或许正好顺路?”
林如萱唇角微扬,勾勒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,清亮的目光落在赵玉宣脸上,缓声道:“只怕不顺路。小女正要去……城外的清净庵礼佛上香。”
“清净庵”三字一出,赵玉宣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,神色变得尴尬无比。
他自然记得自己不久前才在那里闹得天翻地覆,那里是尼姑庵,本就拒绝外男,如今更不可能欢迎他。
他张了张嘴,终究没能说出什么,只能眼睁睁看着林如萱的马车客气地打了个招呼,而后从容不迫地从他车旁驶过,渐行渐远。
待林如萱的马车消失在街角,赵玉宣还望着那个方向有些出神。
这时,衣袖被人轻轻拉扯,耳边传来李柔带着哭腔的哽咽:“玉宣哥哥……林姑娘她,她是不是因为讨厌我,才不肯答应你的邀请?都是我不好,连累了你……”
赵玉宣回过神来,连忙安慰:“柔儿别胡思乱想,怎么会是因为你?”
他想起前事,语气甚至带上几分笃定:“你忘了?当初还是如萱姑娘告诉我你在清净庵,我才能及时去救你。可见她心地善良,也是同情你的。”
他叹了口气,像是说给李柔听,又像是说服自己:“母妃说了,我必须要娶一位出身嫡女的正妃。我思来想去,如萱姑娘是前江南盐政使林大人的嫡女,为人又温柔善良。若是能娶到她这般明事理的女子,她定然不会苛待于你。柔儿,你以后……也要好好与她相处,知道吗?”
李柔将脸埋进他怀里,声音闷闷的,带着十足的依赖与顺从:“柔儿都听玉宣哥哥的……”
然而,在她低垂的脸上,那双依偎在赵玉宣胸前的眼睛里,哪里还有半分泪意与柔弱,只剩下冰冷的怨毒和嫉恨。
赵玉宣没有对李柔吐露的是,经过诗会那场难堪的闹剧,他才真正尝到了“名声”受损的苦果。
往日那些对他还算客气的大臣,如今看他的眼神都带上了若有似无的轻蔑,就连父皇,近来对他也是愈发冷淡。
柔儿妹妹因尼姑庵一事,已被打上了“行为不检”、“与外男私奔”的烙印。而他自己,也落了个“轻浮无状”、“罔顾礼法”的评价。
因此他急需一位名声清正、家世得体的正妻来扭转局面,洗刷污名,重塑他皇家子弟的体面。
当初他选择散布“爱慕”林如萱的谣言来逼迫李梓灵退婚,正是看中了林如萱那无懈可击的名声。
她虽是孤女,却有三品诰命在身,在贵族女眷中素来有聪慧明理,端庄娴雅的名声,口碑极佳。
这份好名声,甚至足以压过世家出身的李梓灵。
如今母妃严令他必须尽快娶妻以清洗名声,他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,依旧是林如萱的身影。
她不仅是帮他挽回名声的最佳人选,更有着令人心折的容貌。
赵玉宣不否认自己最初想利用林如萱的心思,但第一次在十三妹府上见到她时,他也是真的被她的美丽所吸引。
何况相处后发现她还温柔善良,娶了她想来也不会欺负柔儿妹妹,真是两全其美。
林府的马车缓缓停在清净庵门外,林如萱携着王小麦款步而下。慧能师太早已候在禅院门口,她身着灰色海青,手持念珠,眉目间是岁月沉淀下的慈悲与平和。
见到两位姑娘,她双手合十,微微颔首。
林如萱与王小麦依礼还拜,姿态恭敬。
王小麦贪玩,在佛堂上香后便跑去院中玩耍。林如萱留小雁看着她,便与慧能师太一同去了静室。
两人对坐品茗,说了些佛法禅理,言语间未露半分异样。茶过两巡,林如萱方似想起什么,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好奇与关切,轻声问道:“前几日听闻有外男闯入宝刹,不知师太可曾受惊?”
慧能师太闻言,神色依旧淡然,缓声道:“劳姑娘挂心。佛门广大,偶有迷途之人,亦是缘法。事后李贵妃娘娘已派人送来丰厚香火以作弥补,一切安好。”
林如萱听到此话,眼底的担忧方才彻底散去。
是夜,姐妹二人便在庵堂后院的净室住下。一夜无话,第二日清晨辞别时,慧能师太亲自将她们送至门外。
晨光熹微中,师太目光深邃地望了林如萱一眼,双手合十,声音温和的祈愿:“愿施主此去,与家人平安喜乐,福泽绵长。”
林如萱心领神会,知道师太口中的“家人”特

